探寻非遗文化,感受传统魅力——经济管理学院田野调研社走进义乌市文化馆

来源: 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:潘建林 林志远 日期:2025-03-05 浏览数:

3月3日,经济管理学院田野调研社的老师和同学们前往义乌市文化馆开展“探寻非遗文化,感受传统魅力”的主题调研活动。

义乌市文化馆副馆长蒋迎炜专程接待了调研社的老师和同学们,并详细介绍了义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与发展规划。义乌市非遗保护中心办主任童巧珍则重点介绍了义乌红糖制作技艺、红曲酒古法酿造、婺剧表演艺术三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文化价值。

      在调研过程中,蒋迎炜特别纠正了公众对传统枣类制品的认知误区:“南枣并非市面上常见的蜜枣。义乌南枣需精选‘双仁枣’为原料,经‘三焯三烘’古法工艺制作,其色如琥珀、入口松糯,明清时期曾是皇家贡品,而蜜枣属于蜜饯类加工品,二者在原料、工艺和文化价值上有本质区别。”他轻托一枚南枣实物向同学们展示,“这项技艺2016年被列入浙江省非遗名录,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‘顺天时、尊物性’的农耕智慧。”

蒋迎炜指出,青年学子参与非遗传承具有特殊意义,期待更多青年创新力量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时代气息。

同学们纷纷表示,此次调研加深了对地方的文化认同感,更明确了青年在非遗传承中的责任担当。下一步,田野调研社将聚焦非遗传承和非遗传承人的生存现状保护这一主题,通过建立非遗文化数据库、开展校园非遗工坊等载体举措,构建“调研-保护-创新”三位一体的传承模式,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,让非遗真正“活”在当下、服务当代。

(审核 吴媛 编辑 王丹萍)

上一条:经济管理学院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度第2次(扩大)学习会
下一条:以项目为引擎,赋能学生成长——经济管理学院开展第九期发展性资助项目申报会

版权所有©2017 义乌工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